您好! 请登录 注册

提交稿件

  • 姓名

  • 手机 *

  • 微信

  • 预期分值

  • 题目

  • 摘要

    浏览文件

  • 提交

  •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取消
    确定

51年队列研究:轻度脂肪肝增加7成死亡风险!

作者:上海盎真科技有限公司 浏览: 发表时间:2022-03-18 17:55:51

今天(3月18日)是全国爱肝日。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俗称脂肪肝)是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影响约 25% 的成年人。或许很多中年甚至年轻人在体检报告上都有过“轻度脂肪肝”等警告,但他们认为“无关紧要”,没有注意。

去年,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和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报告称,在瑞典研究了 51 年的队列研究数据后,即使是轻度脂肪肝也会使死亡风险增加 71%。并且风险与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成正比。

sci医学论文服务

资料来源:Pixabay

该研究发表在胃肠道权威期刊 GUT 上,包括 10,568 名在 1966 年至 2017 年共 51 年期间经病理学诊断的脂肪肝患者。中位随访 14.2 年后,4338 名 NAFLD 患者死亡.与对照组相比,脂肪肝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了 93%。

根据病情轻重,脂肪肝可进一步分为单纯性脂肪变性(轻度脂肪肝)、非纤维化脂肪性肝炎(NASH)、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肝硬化会逐渐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肝癌。因此,经过分层后,研究人员发现上述四个不同亚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显着增加,分别为71%、114%、144%和279%!

sci润色投稿

随着时间的推移,NAFLD 的严重程度和累积的全因死亡率。

DOI:10.1136/gutjnl-2020-323188。

此外,研究指出,脂肪肝导致的高死亡风险主要与肝外癌症和肝硬化有关,而心血管疾病与肝癌相关的死亡风险增加相对较小。

“这项研究是第一个具有详细肝脏组织学的全国性队列研究,并证实了脂肪肝增加全因死亡率的证据,”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肝病学家 Tracey G. Simon 博士说。 , “这些发现有利于这促使我们开发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防止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并降低脂肪肝患者的死亡率。 "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急剧上升。

2019年,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院长李洪亮教授发表在《Hepatology》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过去10年,中国脂肪肝患者数量从18人猛增% 至 29.2%,尤其是中年人、男性、西北地区、台湾和人均 GDP。 10万元以上的地区和维吾尔、回族是“重灾区”。

sci翻译服务

中国NAFLD发病率分布

doi:10.1002/hep.30702。

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众对“脂肪肝”的认识和认识严重不足。 2018年,北京大学健康科学研究所肝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北京普通民众对脂肪肝的认识水平。 .

结果显示,只有31.2%的北京市民了解“脂肪肝”这个疾病,即使在受过高等教育的政府工作人员中,也只有5%的人对“脂肪肝”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 NAFLD 的认识。

医学sci润色

调查前后参与者对 NAFLD 认识的分布。

doi: 10.1007/s10620-018-5389-5。


有些人看到这里,可能会不屑一顾,觉得脂肪肝是一种与自己无关的病,因为你是正常人,不是肥胖,而“脂肪肝”这个词只会出现在医学报告中“胖的”。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答案是不。去年 5 月,斯坦福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在《柳叶刀》的子刊《柳叶刀胃肠病学与肝病学》上发表了一份报告。在本次系统分析和荟萃分析中,汇总了来自世界各地的 93 项研究,涵盖近 1058 万经过人群数据发现,全球40.8%的脂肪肝患者为非肥胖人群,甚至有19.2%的人“瘦”。不同国家非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的比例差异很大。其中,我国44.3%的脂肪肝患者属于这一群体。

在一般人群中(有和没有脂肪肝),12.1% 患有非肥胖性脂肪肝,5.1% 患有瘦性脂肪肝。非肥胖人群发生脂肪肝的风险为 24.6/1000 人年。进一步分析发现,39.0%的非肥胖脂肪肝和瘦脂肪肝患者发生NASH,分别有29.2%和3.2%的患者进展为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图片

世界各国和地区非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占全部脂肪肝的比例。

doi: 10.1016/S2468-1253(20)30077-7。

此外,非肥胖性脂肪肝和瘦性脂肪肝患者的生存情况也不容乐观。总体全因死亡率为12.1/1000人年,其中肝脏相关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分别为4.1/1000/1000人年和4.0/1000人年,而新发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高达12.6/1000人年、18.7/1000人年和56.1/1000人年!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非肥胖甚至瘦身人群中存在大量脂肪肝患者。肥胖不应该是脂肪肝筛查的唯一标准,即使是轻度脂肪肝也应该引起不同体重指数人群的关注和关注。

那么,日常生活中除了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合理运动,避免过量饮酒外,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去年8月,美国著名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旗下的《自然新陈代谢》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表明果糖摄入过多是“背后的原因”之一。脂肪肝形成的场景!

图片

玉米淀粉组(左)和高果糖组(右)小鼠肝肿瘤比较。

doi: 10.1038/s42255-020-0261-2。

果糖是一种常见于水果、蜂蜜和一些植物中的单糖。在人们的心目中,果糖因其甜度高、易吸收而被广泛认为是“健康糖”,但对血糖影响不大。但果糖真的无害吗?

为此,研究人员利用转基因小鼠进行动物实验,给小鼠喂食能量相同的高果糖饮食和玉米淀粉饮食。喂食 10 周后,高果糖组的小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但玉米淀粉组没有。喂食6个月后,高果糖组进一步出现胰岛素抵抗、脂肪肝、肝纤维化,甚至在12个月时,高果糖组小鼠出现的肿瘤比淀粉组大3倍、10倍. !

图片

doi: 10.1016/j.cmet.2020.07.018。

2020年8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傅苏能课题组在Cell子刊Cell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报道,果糖参与脂肪酸合成的效率比果糖高30%葡萄糖,系统揭示果糖对脂肪肝发生的影响主要与关键酶三碳糖激酶TK对脂肪合成的调节有关。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现在市面上的各种食品大部分都含有果糖,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摄入了过多的糖分。因此,与水果中所含的天然果糖相比,我们需要更加注意控制加工食品中的果糖。正如电影《王牌特工2》中神秘贩毒组织“黄金圈”的创始人波比·亚当斯所说:“糖的成瘾性是可卡因的8倍,致死率是5倍,但糖是合法的。”

图片

来源:电影《王牌特工2》

综上所述,“脂肪肝”虽然看似不起眼,但伴随着你我,有着严重的后果和后果。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稍加注意,有意识地减少奶茶,摄入饮料、果汁、蛋糕等,我们或许能够远离脂肪肝甚至肝癌。重点是,你能做到吗?

51年队列研究:轻度脂肪肝增加7成死亡风险!
长按图片保存/分享
0
图片展示


国际SCI合作

企业优势

优秀团队


科技研究

合作企业

关于我们


我们的服务

期刊展示

图书出版

 

Copyright @ VillaGrandis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沪ICP备2021029874号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
17615809307
二维码
扫码关注公众号
二维码
技术人员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