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澎湃新闻报道,河南某高校教师周迅(化名)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要求辞职。学校同意辞职,但他的人事档案被扣押,并被要求支付79万余元违约金。金,双方都进入了起诉和反仲裁阶段。
与此前的诸多高校辞职纠纷一样,如何提前解除劳动合同,什么样的违约金是合法的,有哪些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判例,在教师中引起了广泛的混淆。
本报能够持续关注此类纠纷,并进行不懈的报道,对于推动相关困惑的澄清和相关法律的普及,可谓贡献巨大。然而,新闻报道总是有其文体局限,无法进行全面深入的案例分析。
本期文章以79万违约金案为例,分析《博士协议》中的哪些违法条款,离职纠纷将迎来怎样的法律解决?
周迅辞职纠纷时间轴
事实不会骗人。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这次辞职纠纷的时间线。
2005年7月,周迅与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书》,进入教师岗位,属于职业编制。
2016年7月12日,周迅与学校签订《攻读博士学位协议》,攻读博士学位四年,时间为2016年9月至2020年7月。同时,学校承诺补贴学费及住宿费,支付“国家工资、政策补贴、奖学金等工资福利”,约定额外服务期为8年,如违约,退还全部费用,并承担一倍违约金。
2019年9月,周迅博士即将毕业。他因个人原因辞职,但被学校拒绝。
2020年12月,周迅再次提出辞职。校长办公会议后,他同意辞职,但被要求“退还学校学费、住宿费、国家工资、政策补贴、各项福利补贴、奖学金396321元”。 ,并承担“双重违约金396321元,两项合计792642元”。
2021年1月15日,学校《同意周迅结清学费后可办理离校手续,学校出具辞退劳动合同证明及办理档案及社保但周迅拒绝退还上述费用,并承担双倍罚款,共计79万余元。
2021年2月,学校停止支付周迅的工资和社会保险,但拒绝为周迅办理人事档案和关系转移,拒绝出具解除劳动合同证明。
2021年7月22日,周迅向洛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确认解除劳动合同和人事关系,并要求学校出具辞职证明并办理备案和社会公示。保险关系转移程序。
2021年9月16日,洛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定,支持周迅的请求,要求学校“自本裁定生效之日起15日内为周迅出具劳动合同解除证明并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程序。”
2021年9月29日,学校不服上述裁定,向洛阳市洛龙区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销上述裁定,被告的请求被驳回。
同日,该校向洛阳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周迅支付全部费用并加倍罚款,两人共计792642元。截至目前,相关裁定尚未作出。
2021年11月19日,洛阳市洛龙区法院开庭审理,但截至目前,尚未作出一审判决。庭审中,周迅否认了学校提供的证据的真实性,并否认自己的银行卡收到了学校支付的学费和住宿费。
2021年11月30日,学校对本报作出书面答复,称“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和《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协议书》的规定,学校将按照《劳动合同法》、学习期间,周迅退还学校学费、住宿费、国家工资、政策补贴、各项福利补贴、奖学金396321元和双倍违约金396321元,共计792642元。基于人文关怀,学校只要求他们退还(不包括任何违约金)396321元。”
文件扣押并要求高额违约金
此次辞职纠纷的事实并不复杂。
简单来说,周迅就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校承诺提供学费和住宿费,以及工资、补贴等,但已约定额外服务期为8年。如周迅违约,所有费用一律退还,并承担双倍违约金。
双方争议的焦点在于违规合同款如何计算,如果学校同意退学,学校是否可以继续扣留人事档案。
周迅的立场是,既然他已经同意辞职并停止支付工资和社保,学校应该先放出人事档案,违约金可以协商或仲裁。
学校的立场是,虽然同意辞职并停止支付工资和社保,但周迅必须先支付79万元违约金,然后才能发布人事档案。
乍一看,学校似乎很无奈和无辜!如果我公布了你的人事档案,你转身不支付违约金,我就要去仲裁起诉了。造宋相公的不是好人吗?
但是从以往的案例来看,扣押人事档案是三四流高校处理教师离职的常用手段。同时,还配合暂停工资和社保,使其能够使用。逼迫教师无法完成辞职手续,同时阻止教师正式进入新单位,再提出高额违约金,离开前可以发大财。至于协议条款是否违法,这并不是此类大学的首要考虑。
此类高校的态度是,如果你说协议条款不合法,你可以告我!我不会被认为是非法的,直到一年后你赢了,这些文件可以继续被扣押。至于你今年失业,那是你自己的责任。让我弥补损失。你可以再花一年时间起诉我!至于结果,自己衡量吧!
只要脸皮够厚,下线够低,这样的高校的方法,总是比困难还难!
《博彩协议》中哪些条款是非法的?
这篇新闻报道并没有说明为什么周迅不愿意退还所有攻击博客的费用并支付双倍罚款以换取学校同意公开人事档案。
但大概率是,按照学校的要求,周迅不愿意支付高额的79万元违约金,因为这对大家来说是一笔巨款,他认为违约金算法是违法的。
不过,与河南师范大学的辞职纠纷不同,周迅并没有先与学校解除人事关系,然后去攻读博士学位。相反,他在工作期间被“派”攻读博士学位,这是他对学校的一种履行义务。
同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和高某洋诉安徽财经大学二审判决((2021)万03民中第307号,2021年4月6日) ,我们可以看出,在河南某高校与周迅签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的协议》中,有两处明显涉嫌违反处罚条款。违法:一是要求双倍违约金,二是要求退还“国家工资和政策补贴”。
一是关于延长服务期的违约金,《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通过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
相应地,学校只能要求每周返还作为“特殊培训费用”的一部分,不能要求双倍的违约金。因此,《打老板协议》中的条款为无效条款,周迅无需再支付39万元违约金。
明知这种违约金索赔没有法律依据,或者明知是违法的,仍然公开写协议,是很多高校在制定此类合同时的通行做法,即故意要求高额违约金违约的法律。引发辞职纠纷,从而阻碍教师主张合法权益。
二是学校主张周迅返还“国家工资和政策补贴”,违反了《劳动法》第三条,已有类似案例作为证据。
2021年4月6日作出的高某洋诉安徽财经大学((2021)万03民中第307号)二审判决中,明确判断了博士期间是否返还工资“工资是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期间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高某阳已获安徽财经大学批准就读安徽财经大学辩称,高某洋应退还学校在全日制学习期间提供的工资和津贴,违反《劳动法》第三条规定。或者不合理拖欠劳动者工资”第十条规定的,依法不予支持。”
因此,《突破性协议》中的该条款是无效条款。 “工资和政策补贴”属于劳动报酬,不需要返还。
同时,2021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45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统一适用法律实施办法》,并正式通过。实施。
主要内容说,“二是进一步明确类似案件检索情况和范围,明确类似案件检索指令或报告的制作规范,强化类似案件检索制度要求,推动‘同类案件同判’。”
以高某阳诉安徽财经大学一案二审判决。河南某大学诉周迅案也应“同案同判”,驳回并退回学校提出的双重违约金索赔。博客期间的工资。
协议违法,非“人文关怀”
在违约责任方面,《博客协议》中有两项违反法律禁止的规定,应为无效条款。
11月30日,学校在给澎湃新闻的书面答复中称,“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学校只要求其返还(不包括违约金)396321元。”
显然,这个答复和让步都不是要约。对于任何“人文关怀”,都是因为自知触犯了法律,理所当然地蒙受损失,不得不放弃要求双倍处罚。而且,这种“人文关怀”来得太及时了,应该来不及提交当地仲裁委员会!
可想而知,如果老师不选择走法律途径,那么学校收取所谓的39万元双倍违约金,应该是心安理得。
学校若真要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保证其协议不违反法律禁止,在同意解除人事关系的同时,在15日内进行人事档案和社会的移交。根据法律。保险关系,并出具辞职证明,而不是先停发工资和社保,然后再利用漫长的法律程序故意拖延教师的辞职。
教师辞职建议
从上述周迅与河南某高校的辞职纠纷可以看出,高校可以采取各种方式阻挠教师辞职。
一是即使没有约定,也不批准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迫使教师走法律途径。
其次,同时暂停了教师的工资和社保缴纳,使他在执勤,但实际上失业了。
三是继续扣押教师人事档案,使其无法正式加入新单位。
除非他们放弃辞职,或者得到仲裁、一审和二审的支持,否则学校将发布人事档案,造成一到两年的职业差距,影响后续的入职、晋升等。
同时,教师离职时还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
一是违约金如何计算,哪些违约条款没有法律依据。
其次,一旦开学连续扣留人事档案,并要求违法高额违约金,教师应尽快提起仲裁和起诉。
这是因为,从仲裁到一审、二审,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完成比赛,甚至最后申请执行。
在此期间,学校只会失去微不足道的声誉,但教师将失去时间、金钱和专业发展。因此,只要不能通过友好协商解决,老师们就必须下定决心,尽快打响一场法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