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年 10 月,澳大利亚的巴里·马歇尔博士和罗宾·沃伦博士因其革命性的发现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发现胃中存在一种传染性病原体——幽门螺杆菌,它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一系列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这一发现颠覆了人类的认知——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固执地认为胃是一个高酸性环境(胃酸主要是盐酸,pH值为1.5~3),细菌不可能滋生。那么,幽门螺杆菌究竟是如何被发现的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发人深省的故事。
1. 疑似细菌被抓获
早在19世纪,就有学者在尸检时发现胃中有细菌,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为当时的人有一种内在的认知,微生物是不能在胃这样极酸性的环境中生存的。每个人都认为这些细菌是在人体死亡后出现的。
直到1970年代后期,纤维胃镜才开始应用于临床。医生和科学家可以获得胃的活检标本,事情开始好转。
罗宾·沃伦(J. Robin Warren),未知病理学家,在澳大利亚珀斯医院工作,主要负责采集胃黏膜样本进行活检。
在他的工作中,他发现胃部炎症似乎与胃粘膜中的一种弯曲细菌有关。因此,他开始怀疑是这种细菌引起了胃部的炎症和随后的胃溃疡。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种细菌,他邀请了当时的轮值医生巴里·马歇尔(Barry Mashall)加入他的研究。 Marshall 主要负责收集临床资料,进行细菌培养和显微镜观察。 30多次培养失败后,一次偶然的机会,这次细菌培养终于成功了。
他们如何培养成功?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在复活节假期期间,他们不小心忘记了一种文化。假期结束后,我惊喜地发现里面长出了菌落。这个发现让他们非常兴奋,所有的意外都在所难免。这意味着他们终于在训练中取得了成功。
而这一成功也为后续研究幽门螺杆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幽门螺杆菌——诺贝尔奖的发现
1982年10月,马歇尔博士根据自己的观察培养和相关数据分析,写了一篇研究论文,提交给著名医学杂志《六爷道》,但这篇论文遭到了很多质疑和嘲笑。
当时大家还相信“胃是强酸性环境,没有细菌滋生的可能”的观念。此时的马歇尔博士也正处于青春活力的年纪,非常执着于自己的意见。 .
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是胃各种疾病的罪魁祸首,他决定用人体进行实验。然而,实验从一开始就遇到了问题,没有志愿者。更何况很少有人支持他的观点。如果这个研究是真的,那么做实验的人的身体就会受到损害,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但这并没有打扰他。很快,他找到了一个愿意成为人类豚鼠的志愿者——他自己。
就这样吧,马歇尔先给自己做了纤维胃镜和相关分析,证明自己没有这种细菌感染,然后喝了一杯幽门螺杆菌培养液。
喝了之后,细菌在他的胃里繁殖了大约一个星期。马歇尔开始出现胃部症状:呕吐、胃部不适。
到第十天,马歇尔去做胃镜时,发现胃里有明显的炎症反应。之后,他从胃黏膜中分离出一些细菌,培养出幽门螺杆菌。
这一结果震惊了科学界。因为马歇尔的伟大发现,人类固有的认知被颠覆了。人类首次证明胃炎、胃溃疡等胃病与幽门螺杆菌密切相关。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马歇尔继续深入研究;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致癌物; 2005年,马歇尔和沃伦因在细菌性胃病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你和诺贝尔奖的幽门螺杆菌有区别
幽门螺杆菌引起胃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学发现。但事实上,之前没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
早在1892年,意大利病理学家就在狗的胃黏膜中发现了幽门螺杆菌,并绘制了相关幽门螺杆菌的示意图。
1978年,上海交通大学也有科学家们在对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进行扫描电镜研究时,发现里面似乎有弯曲的幽门螺杆菌,可惜他们只是描述了它们,并没有做更深入的研究。他们没有培养和分离活细菌。完成一个科学循环来验证您的发现和猜测。
直到 1982 年,沃伦和马歇尔发现了这种细菌的存在,并坚持活细菌在胃的高酸性环境中生长,然后他们开始分离细菌进行培养,“用身体检测细菌”完成了非常严格的科学验证和扩展的人类认知。
在这个故事中,你可以发现,一开始,所有人,无论是普通人、医生还是科学家,都固执地认为我们的胃是一个强酸性环境,不可能有细菌,不可能有微生物生长。
就像伽利略的时代,每个人都有一个固有的观念——重物坠落快,所以要先着陆,先轻物。然而伽利略却敢于提出问题,做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比萨斜塔实验,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证实了他的观点,“轻重两个铁球同时落地时间。”
有时,人们固有的观念会限制一些特别具有突破性的发现,而马歇尔和沃伦可以说是现代医学的“伽利略”。
他们认为,虽然胃处于高酸性环境,细菌还是有可能生长的,所以他们坚持自己的观点,“测试细菌”来验证,从而打破固有认知,完成科学突破,这不就是吗?伟大科学精神的体现?
保持你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说不定你也会有新的发现。